•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:如汽车制造、摩托车制造、舰船制造、家电产品、化工等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点焊、弧焊、喷漆、切割、电子装配及物流系统的搬运、包装、码垛等作业的机器人。
•我国的应用分布由于产业结构和人力成本等原因,极不均衡;
行业 |
具体应用 |
汽车及其零部件 |
弧焊,点焊,搬运,装配,冲压,喷涂,切割(激光、离子)等 |
电子、电气(3C) |
搬运、洁净装配,自动传输,打磨,真空封装,检测,拾取等 |
化工、纺织 |
搬运、包装、码垛、称重、切割、检测、上下料等 |
机械基础件 |
工件搬运、装配、检测、焊接、铸件去毛刺、研磨、切割(激光、离子)、包装、码垛、自动传送等; |
电力、核电 |
布线、高压检查、核反应维修、拆卸等 |
食品、饮料 |
包装、搬运、真空包装 |
塑料、轮胎 |
上下料、去毛边 |
冶金、钢铁 |
钢、合金锭搬运;码垛,铸件去毛刺、浇口切割; |
家电、家具 |
装配、搬运、打磨、抛光、喷漆、玻璃制品切割、雕刻等; |
工业机器人需要二次开发;多核心技术链;注定商业模式的复杂性!
中国80%制造业都是低端制造业,需求量巨大,但需要细分,自动化设备厂商专机开发有利可图;国产机器人可选择系统集成和非标机器人制造之路,利润空间巨大。
机器人控制器
在国外机器人企业:
如ABB、KUKA、安川、Fanuc等几乎都是自己研发控制器,包括一些小企业也要自己掌握控制方面的开发技术。由于控制器和机械结构、动力学模型、运动模式等有着紧密的关系,自己研发可以打造自己设备的独特优势;
在机器人领域较为出名的控制器品牌仅存KEBA一家;
在国内机器人企业中大致分三类情况:
1、大型企业:如新松、新时达;核心部件自己做,但是由于起步较晚,还在完善过程中;
2、中型企业:如埃夫特、巨轮股份、佳士科技等,使用进口品牌KEBA,然后在和国内做运动控制器的知名企业高校联合开发,如固高;
3、小型企业:如启帆、顺如电子等,由于生存压力会避开一些主流机型,而侧重于市场急需的非标机型研发机器人,此时选择的机器人控制器多为可满足市场的国产化品牌如卡诺普等;
机器人未来:
•现象1:不挣钱与政府补贴–目前国产化进程受制因素太多,主要原因是品牌,不到20%的份额,应用集成能力,核心技术缺失,如控制器、伺服、减速机等关键部件国内没有突破;
•现象2:劳动力成本上升,新的应用需求带来新的机会–低成本开支、低附加值行业如:电子、食品饮料、轻工业等,逐步引入机器人,应用领域的变化导致机器人从焊接转向为装配、码垛、搬运等扩散,而机器人类型也以多关节串联转向(2-4)轴关节型,SCARA、并联机构等扩撒。–目前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多关节串联机器人增长14.3%。此外,SCARA、线性直角机器人分别增长17%和14%;–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,并联结构机器人(DELTA)增长最快,达28.8%。–码垛、搬运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逐渐成熟,逐渐达到用工和设备投入平衡点;
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
Ø四大厂商主要业务在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,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上下游合作关系,国产品牌较难突破;
Ø国产化方面,以直角坐标机械手最为成熟,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也最快;
Ø国产化关节型、并联型机器人厂家控制器自制率不高,且较难突破;
Ø3C、家电制造业等国外没有的制造业将会是工业机器人巨大的增量市场;
Ø高性价比、平民化的工业机器人会是市场的主流;
Ø系统集成能力将是提升机器人易用和平民化的关键;
Ø机器人和周边设备在控制逻辑上有互相融合的趋势;
Ø国内企业普遍核心技术缺失,大量产业会向着更加细分、更加合理的分布发展;